一觉醒来,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当全被人冻住了,想想这是啥滋味?这事儿真实发生在了中国上市公司闻泰科技身上。去年10月12日,闻泰科技在上交所发了个公告,一句话炸了锅:公司在荷兰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连带着全球近30家分公司,147亿元的资产说冻就冻了,冻结期整整一年。更要命的是,荷兰法院还直接把闻泰董事长的职务给停了,换上了一个外籍董事掌控决策权。这哪是正常的商业运作?分明就是明抢!
事情得从头说起。2019年那会儿,闻泰科技看准了半导体这条路,咬着牙砸下300多亿元,硬是把荷兰的安世半导体给吞下来了。当时这叫“蛇吞象”,一个做手机ODM的公司,跨界收购一个全球分立器件的老大,这胆子够大。安世半导体啥来头?原本是荷兰恩智浦旗下的标准产品事业部,专门搞分立器件、逻辑器件这些不算太高端但很扎实的半导体产品。2017年恩智浦觉得这块业务利润不够高,就把它拆出来单独成立了安世半导体。
说白了,当年荷兰人压根没把这块业务当回事儿。那时候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在走下坡路,2019年比2018年销售额直接掉了13个点。安世半导体虽然技术还行,可业务增长已经停滞了,找不到新的突破口。正是这个时候,闻泰科技出手了。荷兰当局看着这笔钱,飞利浦、恩智浦那帮高层也没拦着,就这么让中国企业把安世半导体拿下了。整个过程合理合法,该走的程序一个没落。
谁也没料到接下来发生的事。中国掀起了一场电动车革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安世半导体的技术正好派上了用场——车规级的半导体器件需求猛增。闻泰科技接手后,把安世半导体往汽车电子方向一推,这生意立马火了。从2021年到2024年第三季度,安世半导体给闻泰科技创造了105亿元净利润。单看2024年一年,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安世半导体营收还能达到147亿元。这钱赚得让荷兰人眼红了。
荷兰人开始后悔了。原本被他们当成“鸡肋”扔掉的资产,现在成了“香饽饽”。2024年12月,美国商务部把闻泰科技拉进了实体制裁清单。紧接着2025年9月底,美国又出台了个“出口管制穿透规则”,规定母公司被制裁,旗下控股超过50%的子公司也得连坐。荷兰人抓住这个机会,在9月30日突然出手了。
他们找的理由很“冠冕堂皇”——什么经济安全、国家利益。可实际操作起来,那叫一个蛮横。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部门”直接发了个部长令,把安世半导体的所有资产、产能、知识产权、业务、人员全部冻结,连调动都不让动。冻结期一年,这一年里闻泰科技啥都干不了,眼睁睁看着到手的肥肉被人夺走。
更狠的是股权层面的操作。阿姆斯特丹法院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直接暂停了闻泰董事长张学政的所有职务,还任命了一个外籍董事接管决策权,而且这个外籍董事拥有“决定性投票权”。与此同时,闻泰科技通过香港子公司持有的99%股权,被强制托管给了第三方。这一套组合拳下来,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基本上被架空了。
最让人寒心的是内部倒戈。安世半导体的三个外籍高管,居然主动向荷兰当局申请限制中方控制权。这叫啥?里应外合、内外夹击呗。国家层面施压,内部员工反水,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这些高管吃着中国企业的饭,拿着中国企业的工资,到头来却帮着外人来抢东家的东西,这种操作看着真叫人恶心。
这场“闪电战”明显是早就策划好的。从2024年12月闻泰科技被美国拉入制裁清单开始,到2025年9月底荷兰正式动手,中间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荷兰相关部门就在暗中布局了。安世半导体内部的外籍高管也在这段时间里逐步架空中方的管理权,等到时机成熟,荷兰官方就顺势出手。这整个过程,演都懒得演,直接撕破脸皮硬抢。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利益二字。当初荷兰人把安世半导体卖给中国企业,是因为他们觉得这块业务没啥前途,赚不了大钱。现在看到中国人把安世半导体经营得红红火火,一年能赚100多亿元,他们眼红了,想抢回去。打着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的旗号,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商业掠夺。
面对荷兰的蛮横,中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荷兰在9月30日发布冻结令后,中国在10月9日就发布了稀土第61号令和第62号令。这两道令明确规定,对芯片、芯片生产设备、芯片测试设备等涉及稀土使用的产品进行精准管制。虽然61号令没有点名针对谁,可它是对全球生效的。荷兰的芯片产业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这一招反制可以说是掐住了荷兰的命门。
要知道,稀土这东西全球产量中国占了大头,而芯片制造又离不开稀土材料。光刻机需要稀土,芯片封装需要稀土,各种电子元器件都需要稀土。中国这一出手,等于是告诉荷兰:你敢动我的企业,我就卡你的原材料供应。这招釜底抽薪,让荷兰不得不掂量掂量后果。
整个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深思。第一,所谓的国际商业规则,在某些西方国家眼里就是一纸空文。你守规矩的时候他们让你守,等你把生意做大了,他们就开始耍赖、翻脸不认账。第二,跨国并购风险巨大,特别是在当前这种国际环境下,即使你合法合规完成收购,人家照样能找出各种理由来整你。第三,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就会被人卡脖子。
闻泰科技这次遭遇,给所有中国企业都敲响了警钟。走出去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保能力。技术要自主,供应链要可控,核心资产要保护好。碰到蛮不讲理的对手,该反制就得反制,该强硬就得强硬。中国的稀土牌打得很及时,让某些国家明白一个道理: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底牌。
这场博弈还没结束。一年的冻结期对闻泰科技来说损失巨大,可荷兰也得考虑中国的稀土反制会带来什么后果。两边都在掂量,都在等待对方先低头。最终谁会妥协?中国企业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海外资产?荷兰的芯片产业能不能承受住稀土供应的限制?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交给时间了。
你觉得这场中荷对抗最后会怎么收场?中国企业以后在海外并购时,应该如何防范这种“过河拆桥”的风险?欢迎说说你的看法。
盛达优配app-现在股票配资什么公司比较好-配资网导航-炒股配资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