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过半,中国最神秘的“国之重器”轰-20仍未亮相。 从2016年空军司令马晓天首次官宣研发,到2024年副司令王伟承诺“即将公布”,九年等待中,传闻与猜测从未停止:是技术卡壳? 战略放弃? 还是根本不存在?
实则,轰-20不仅真实存在,其“蛰伏”背后更暗藏大国博弈的深谋远略——它既要突破飞翼布局的物理极限,又要平衡天价成本与实战需求,更需在美军B-21量产的倒逼下打磨成“一剑封喉”的终极武器。 此刻,全球目光紧盯9月阅兵,但答案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军方高层三度确认
2016年9月,时任空军司令员公开宣布“新一代远程轰炸机正在研发”,首次捅破窗户纸。 2018年央视纪录片《永远的军魂》直接点名“轰-20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将其与歼-20、运-20并称“20时代”核心装备。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空军副司令员更斩钉截铁:“技术瓶颈全被攻克,很快正式公布! ”
2018年中航工业《大国起飞》宣传片结尾,一架飞翼布局战机被幕布遮盖,画面标注“THE NEXT”——直指轰-20。 2025年初,外媒曝光疑似轰-20在歼-16伴飞下试飞的视频,其无垂尾飞翼轮廓与宣传片高度吻合。
飞机工业集团(西飞)近十年申请了217项飞翼布局专利,涵盖隐身涂层、内置弹舱、S形进气道等关键技术。 其中一项“菱形机身蒙皮拼接工艺”专利,专为解决飞翼结构的大面积复合材料成型难题——这正是B-2当年耗时十年才突破的核心工艺。
战略需求的必然性
中国现役轰-6K最大航程仅8000公里,载弹量15吨,无法覆盖关岛以东目标。 而轰-20设计航程1.2万公里(经加油达1.8万公里),载弹量30吨,可直达夏威夷甚至美国西海岸。 没有它,中国“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就缺了空基支柱,核反击生存力大打折扣。
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2024年称:“中国隐身轰炸机将改变西太力量平衡。 ”五角大楼连续三年《中国军力报告》将轰-20列为“最高优先级威胁”,其关注度远超歼-20。
技术地狱:造一架会飞的“外星飞船”
飞控系统如走钢丝:飞翼布局没有尾翼,全靠20余个舵面微调姿态。 一旦失控,190吨的庞然大物会像秤砣般坠落。 西工大团队曾模拟:轰-20需每秒运算4000万次的飞控计算机维持稳定,相当于让大象在平衡木上跳芭蕾。
发动机的生死劫:初期计划沿用涡扇-18(俄制D-30KP2国产版),但推力仅12.5吨,导致航程缩水至9000公里。 直到2023年涡扇-20量产(推力18吨),才满足1.2万公里需求。 但新问题接踵而至——飞翼机身要求发动机深埋进气道,红外信号暴增30%,被迫追加等离子冷却层。
隐身涂层的噩梦:B-2的涂层每飞行小时维护成本达13万美元,轰-20为兼容超音速飞行(设计时速1.5马赫),需耐700℃高温的隐身材料。 中科院开发的“石墨烯-陶瓷基复合材料”实验室数据完美,但大面积喷涂时出现龟裂,导致试飞推迟两年。
成本黑洞:吞掉半个航母战斗群的钞票
美国B-2单机研发成本通胀调整后达600亿美元,轰-20虽未公布数字,但参照同类项目及中国军工成本规律,预估在300-400亿美元区间。 这是什么概念? 2025年中国军费2550亿美元,空军分得约600亿,而轰-20一年的研发投入就占空军预算的15%。
残酷的是取舍:同期歼-20S双座型、歼-35舰载机、攻击-11无人机都在抢预算。 一架轰-20的造价抵得上8架歼-20,而空军现阶段更需要的是500架歼-16填补制空权,而非12架轰-20。
战略悖论:核威慑与常规战的左右互搏
核打击的尴尬定位:轰-20设计核心是向美国本土投送核弹。 但中国核武库仅410枚核弹头(美国5550枚),且坚持“不首先使用”。 这意味着轰-20最可能的使用场景是——核反击后生存下来,再飞向已被摧毁的美国。 这种“末日任务”性价比极低。
常规战的价值质疑:俄乌战争中,俄军图-160因不敢飞入乌克兰领空,只能远距离发射巡航导弹,单枚成本300万美元。 而乌军用5万美元无人机偷袭俄机场,炸毁2架图-22M。 轰-20若执行常规轰炸,一枚导弹价格堪比敌方一辆坦克,效费比惨不忍睹。
轰-6K/N的极限进化
最新轰-6N可挂载空射型东风-21D(射程1500公里),从南海发射即可覆盖关岛。 配合北斗卫星+无侦-8高速侦察机定位,其打击精度达米级,成本不足轰-20的1/10。 2024年台海演习中,6架轰-6N模拟饱和攻击里根号航母,被美军评估为“区域拒止核心力量”。
东风-26射程5000公里,覆盖关岛;东风-41射程1.4万公里,30分钟内抵达纽约。 这些导弹单价约2000万美元,而轰-20一次任务成本就超1亿。 更关键的是,导弹无需飞行员冒险,不会被击落。
攻击-11隐身无人机载弹量2吨,作战半径2500公里。 若出动100架,总成本仅10亿美元,却可投射200吨弹药。 2025年珠海军演中,攻击-11集群成功“击沉”山东舰,验证了饱和攻击的可行性。
美军就不得不为两种可能做准备
美军B-21轰炸机2023年首飞,计划2027年部署关岛。 但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承认:若轰-20坚持不亮相。
保守版:对标B-2的飞翼亚音速轰炸机,航程1.2万公里,隐身性能稍弱。
激进版:采用“高速+部分隐身”设计,速度2马赫,牺牲部分航程换突防能力。
这种不确定性迫使美军将太平洋防空预算增加40%,其中60亿美元专用于“反未知隐身目标”。
更让美国焦虑的是“战略模糊”
中国在部署的巨型雷达阵列(直径60米),可探测3000公里外隐身目标。 若配合轰-20前出,美军西太基地将完全透明。 但轰-20越晚亮相,美军就越难判断它的部署位置、数量和战术,被迫将防线拉长到夏威夷。
盛达优配app-现在股票配资什么公司比较好-配资网导航-炒股配资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