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半岛官方下载入口 来源: 日期:2024-09-20 00:50
龙城绘锦绣—— 龙山县发展突出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纪实果利河水绕城过,移步换景醉行人。 秋冬时节,漫步龙山,丝丝凉风掠过,让人神清气爽,扑面而来的变化令人欣喜:街道干净、树木葱郁、芳香四溢;高楼拔起、灯火辉煌、美轮美奂……城市面貌新了!龙山美了! 碧水蓝天下,鸟语花香中,居民有的挥打着太极、有的翩翩起舞、有的闲庭信步……脸上笑容洋溢,尽情地享受着安闲、惬意的这一幸福时刻。
目前,龙山正处于加快脱贫、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龙山的锦绣蓝图,创新实干、奋力赶超。大手笔规划、大资金投入、大力度实施的一系列民生工程,让龙山31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 城区宜业展新颜 风樯动,果利静,展宏图。
车刚下龙永高速狮子头收费站,即驶入新城大道。长4公里、宽25米、双向6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进城路如此大手笔,在湘西山区的县城并不多见。
果利河大桥横亘河面,把城区和新城大道连为一体。从桥上放眼,道旁,河水静脉,杨柳依依,孤鹜嬉水;远处,天空瓦蓝,绿树掩映,车水马龙,高楼鳞次栉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路是城市的骨。
龙山城区主干道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几经风雨,与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龙山县委县政府顺应民意,把老城区提质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推进。 2014年2月,龙山县老城区提质改造工程在群众的翘首期盼中正式实施。总投资2.7亿元,改造长沙路、民族路、新建路、朝阳路、湘鄂路、回龙路、龙凤路、杉木井路、世纪广场、209城区段等10条主次干道,全长14公里,总面积32万平方米,全部为沥青砼路面。
提质改造工作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当年12月改造完毕,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水是城市的脉。
龙山,多山,但从不缺水。果利河从城中穿过,一直以来,犹如母亲滋养着城区人民。随着人口的增长,污水、垃圾问题的出现,果利河污染严重,满目疮痍。
临水而居,亲水而憩也一直是沿岸居民的美好心愿。治理,迫在眉睫。
2010年以来,龙山县启动果利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左右岸护坡、河道疏浚、新建排水涵等治理工作,致力打造集防洪抗旱、涵养水源、休闲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新的生态亲水景观带。 如今,果利河流水潺潺,鱼翔浅底,碧波再现,水绕城、水环城、水养城的美妙景观,成为龙山城区居民休闲、纳凉的必选之地。 绿是城市的魂。
空气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树木,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离不开城市绿化。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绿。
仅近2年以来,龙山县对城区广场、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进行绿化,栽种桂花、银杏、麦冬等树木,累计种下植被100000余株,新建绿化带隔离带6960米,新增绿地1000余亩,实施立体绿化建设5万平方米。醉人的绿,让龙山城区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绿色之美。 太平山森林公园绿道、果利河沿线风光带绿道、皇仓坪森林公园绿道,11公里长的三条绿道,如绿丝带缠绕城区。此外,世纪广场、三桥滨河公园、时代广场、新城大道等一大批城市绿地的建设,让市民“人在路上走,宛若景中游”。
城市品质的提升,带动了市民的安居乐业。龙山城区面积由5年前的8.1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8万人增加到16万。 岳麓大道绿树成荫,世纪广场鲜花烂漫,夜色中的长沙路流光溢彩、商贾云集、人流如织…… 镇村宜居多灵秀 宜居乡村,秀美方圆。
阳光和煦,青山含黛,碧水缓流,土家族青瓦木楼依山沿水、依次相连,冲天楼直耸云端,丰收后的田野一片金光,一幅赏心悦目的冬日美丽画卷在捞车河畔舒展开来。 今日的龙山,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突出环境整治,提升人居条件。 始终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在规划编制、执行上狠下功夫,做到规划先行、规划引领。
将城乡街道、乡镇村组、景区景点、河道水域和公路沿线作为整治工作的“五大重点”。 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要求,重点实施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
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垃圾焚烧炉49座;投入165万元对农户改厕330户;投入1300多万元建设乡镇文化广场14处;投入860多万元建设村级文化广场160处;投入1.9亿元,实施特色民居改造116万平方米。 大力推行“全民化参与、市场化运作、精细化管理、常态化惩戒”这“四项机制”,在垃圾清运、道路清扫、污水处理和河道治理上推行承包机制。 每个行政村每一户都进行垃圾分类,并在垃圾焚烧炉所在场地、集镇中心设立了可回收垃圾收购站,每个村村组公共区域有了专人保洁,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全面开展,可回收垃圾收购网络体系逐步建立,基本实现了视线内不见垃圾的目标,城乡环境面貌得以持续改观。 苗儿滩镇六合村与美丽的惹巴拉毗邻,同属洗车河流域的土家族古民居集中地,土家族文化的发源地。
青石阶沿、转角楼、古老的夯土墙,幢幢木房错落有致,村口杨柳依依,古木参天,六合村这个美丽的土家村寨在冬日里更显得静谧。 山峦青翠,绿色逼人,淡绿,翠绿,黛绿!绿是比耳村的颜色。
里耶镇比耳村就坐落在美丽的酉水河畔。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该村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大兴基础设施,连水泥路都修到了山上的每一个橘园。橘子丰收大卖,1000多人的村庄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昔日的烂岩窝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金银窝。 每当夜幕降临,湘西最高峰大灵山下的石牌镇桂英村里,悠扬的旋律便会响起来,跟着节奏村民们自发地跳起来。后面是大山,前面是河流,山与水的交融使这个村成为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捞车河村、沙坪村、巴沙湖村……行走在龙山大地的462个村庄上,无论乡村沃野,还是道旁河流,大山中的安详、宁静、整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龙永高速的开通,今天的龙山,城乡平坦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农网改造、道路硬化、环卫设施、文体广场成了标配。
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乡村,无不体现着生活的惬意。 景点宜闲惹人眼 清澈温婉的皮渡河,翠竹掩映的游道,瑰丽奇幻的鲢鱼洞,恢弘大气的飞虎洞———龙山县乌龙山大峡谷景区恢复开园吸引了大量游客。 木质游道上人影绰绰,或漫步、或小憩,凉爽拂去了夏日的焦躁。
瑰丽炫目的鲢鱼洞中人来人往,游人在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际,更享受着远离城市喧嚣的怡然自得。 龙山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境内群山耸立,峰峦起伏,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纵横其间。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乌龙山大峡谷、洛塔石林、太平山森林公园、里耶古城、惹巴拉等自然、历史文化景观。 随着自驾游、个人游等大众旅游方式的兴起并成为主流,龙山县立足资源优势,推动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一手抓规划引领,一手抓项目推进;加快转型升级,开发旅游新产品,全力打造“宜闲”之地。
惹巴拉整体旅游开发全面启动,里耶古城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完成投资2.6亿元,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乌龙山大峡谷景区恢复开园,太平山大道及休闲旅游开发完成工可阶段。 以骨干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的同时,还注重以休闲农舍、休闲山庄为基础,逐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旅游休闲农业体系。
依托城市近郊优势,建设以旅游促生态建设、促环境保护、促文化传承,大力发展“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旅游村镇。 重点支持培育乡村旅游示范点,逐步实现乡村旅游“六个好”,即原汁原味好饭菜、干净整洁好睡房、舒适安全好游道、赏心悦目好村景、本地加工好特产、民俗风情好活动,努力提升重点村寨资源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景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推动了景区格局的形成。八面山体验高山草甸风光,惹巴拉感受民俗文化风情,火岩体验峡谷溶洞景观,洛塔欣赏天然石林,茨岩塘瞻仰红色革命文化…… 同时,各乡村旅游点积极开发游客参与性、体验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切实满足了市民近郊游需求。
洗洛的葡萄、牙龙的花、八面山的羊肉、华塘坝的瓜……“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四季有人”的乡村旅游格局已经显现。 “旅游开发建设真是好,我们百姓鼓腰包。
”火岩皮渡河旁曹大哥深有感触地说。乌龙山景区恢复开园以来,景区游人不断,曹大哥坐地生财,办起了农家乐,仅卖米豆腐一项的收入每个月都有3000元以上。
今年以来,龙山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经营收入达300万元以上,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以上,带动3000贫困人口脱贫。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今,龙山县正沐浴着“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确保2020年全部脱贫”的东风乘势前行,一座生态秀美、宜业宜居、幸福和美的现代化城市正破茧化蝶,翩跹起舞,明日,在武陵山中更加熠熠生辉。
本文来源:半岛官方下载入口-www.zzxlz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