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儿就唠唠球馆里这档子有意思的事儿。咱这儿有个野路子冠军,论打球年头可真不短,打从二十来岁摸球拍算起,整整五十多年了。圈里人提起他,都说这主儿球风野、下手狠,年轻那会儿在业余赛场上就没栽过跟头,好多专业队退下来的老将跟他过招儿,都得掂量掂量。可谁能想到,这么个“常胜将军”,上个月让个11岁的小娃娃给整得找不着北了。
那孩子学球五年,看着个子还没球台高呢,可打起球来那叫一个稳当。头一盘刚开局,野路子冠军还琢磨着“陪小朋友玩两局”,结果第一球就被抽了个直线大角度,球“啪”地砸在边线上,他愣是没反应过来。第二球孩子侧身拉弧圈,球带着风声擦着他肩膀飞过去,他又扑了个空。第三球更绝,孩子发了个逆旋转短球,他习惯性往前一冲,脚底下绊蒜似的差点摔个屁股墩儿,球没接到不说,还把球拍甩出去老远。第一盘3:0,边上围观的球友都憋着笑,他抹了把汗坐那儿揉膝盖,脸涨得跟猪肝似的。
不服输的主儿啊,这就叫了第二盘。这回他收敛了点,想着“慢慢打,别跟小孩较劲”。可孩子压根儿不按他的节奏来,发球抢攻、搓攻结合,一会儿短球转不转,一会儿长球急上旋,把他调动得满场跑。他跑左孩子打右,他扑右孩子变线,折腾了十分钟,又是3:0。这时候边上的人可坐不住了,原本还有人替他找台阶下“毕竟是老将”,这会儿全乐开了花,鼓掌喝彩比看专业比赛还带劲。
第三盘就更热闹了。野路子冠军估计是急眼了,上来就抢攻,可孩子早把他路数摸透了,专等他发力时侧身反拉。有一球他正手爆冲,自认为能直接得分,结果孩子早有准备,一个反拉斜线大角度,球擦着网边落台,他扑过去捡球的时候,后背都湿了一片。三盘打完,九局全输,他瘫在椅子上直喘粗气,球拍往地上一扔,半天没说话。
打那天起,这老伙计像变了个人。以前打球从来不跟人请教,觉得自己“打了几十年球,闭着眼都比你们强”,现在倒好,见着球馆里有专业背景的教练就凑过去:“老师,您帮我看看这板形对不对?”早上六点多球馆刚开门就来练发球,晚上闭馆了还拉着人家教练抠动作细节。正手攻球要练到连续20板不失误,反手拧拉得把球挂到网顶高度,步伐从并步、交叉步到碎步调整,每个动作都拿摄像机录下来反复看。有回我跟他聊天,他说:“我这才明白,以前那叫‘瞎打’,劲儿使得不少,可动作全是漏洞。”
要说这世上的事啊,有时候还真应了那句老话——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上个月我去球馆,正赶上退休的爱美丽老师跟人唠嗑呢。爱老师打了三十年球,当年在单位可是“一枝花”,自认为球技不错,结果有回跟个刚学三年球的小年轻打,被连削了五板,最后1:3输了。她当时拍着大腿直乐:“现在的娃娃,打球跟玩电脑似的,反应快、动作规范,我这老胳膊老腿儿可跟不上了。”
巧的是,今儿下午我去球馆,刚换好运动服就瞅见老王头(就是那野路子冠军)站在球台边直搓手。旁边站着个穿白衬衫的大爷,头发花白,手里拎着个专业球拍——后来才知道是位退休干部,平时在老年大学教书法,最近迷上乒乓球了。老王头主动说:“老师傅,咱切磋三局?”那大爷笑着点头:“别叫我老师傅,论年纪我比你大两岁,就叫老哥吧。”
第一局刚开始,老王头明显紧张了,发球都抖。可打着打着就看出门道了,他的正手弧圈质量比以前高多了,拉过去的球又低又转,落点也刁钻。那大爷也不含糊,反手弹击又快又脆,俩人一来一往,比分咬得死紧。打到决胜局10:10,老王头发了个侧下旋短球,大爷习惯性搓回去,他早预判到了,一个反拉直线得分。12:10,老王头赢了第一局。第二局大爷调整了战术,多打落点牵制,老王头有点慌,失误多了起来,结果6:11输了。第三局俩人都拼了,老王头的步伐明显比以前快了,救球时好几个险球都捞了回来,最后11:9再下一城。
打完球,老王头擦着汗直乐:“以前我总觉得打了这么多年球,经验就是资本,现在才明白,技术才是硬道理。”那大爷也拍着他肩膀:“你这进步够快的,比我那班学生强多了。”边上的人围过来起哄:“老王头,现在该叫你‘新科冠军’了吧?”他摆摆手:“可别瞎捧,我就是个刚入门的学生。”
这事儿让我想起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甭管多大岁数,只要肯放下架子、认认真真学,就没有学不会的事儿。就像老王头,以前多狂的一个人,现在见了谁都虚心请教;就像那11岁的小娃娃,年纪小可技术扎实,愣是把“老江湖”挑落马下。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盛达优配app-现在股票配资什么公司比较好-配资网导航-炒股配资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