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app(中国)官网 - ios/Android版下载入口

半岛·app(中国)官网 - ios/Android版下载入口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9712760584

半岛·app(中国)官网 - ios/Android版下载入口

半岛·app(中国)官网 - ios/Android版下载入口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交流 > 友好学校

【半岛官方下载地址】川观科考队㊱丨揭秘第二次青藏科考:在近6000米海拔,与高山栎化石重逢

作者: 半岛官方下载入口 来源:   日期:2024-04-20 12:50

本文摘要:川观科考队㊱丨揭秘第二次青藏科考:在近6000米海拔,与高山栎化石重逢

科考点位: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希夏邦马峰海拔近6000米地区

科考任务:找到60年前发现的高山栎化石具体层位,寻找更多古生物化石

文露敏

这是一段历时19天的科考旅程。

川观科考队㊱丨揭秘第二次青藏科考:在近6000米海拔,与高山栎化石重逢

科考点位: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希夏邦马峰海拔近6000米地区

科考任务:找到60年前发现的高山栎化石具体层位,寻找更多古生物化石

文露敏

这是一段历时19天的科考旅程。

9月19日至10月7日,从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的成都,到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希夏邦马峰海拔近6000米的地区,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古生态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苏涛研究员和团队成员一道,执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以下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巅峰使命2023”古生物科考任务。

跋山涉水,他们要寻找一位“老朋友”。

这种名为“高山栎”的植物化石,60年前也曾在希夏邦马峰被科考队员发现,我国科学家首次将此作为古植物实际证据,证明了青藏高原构造隆升的存在。

当时,这一发现在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化石产出的具体层位以及地质年代等重要细节尚未厘清。以第二次青藏科考为契机,一行人再次出发,寻找高山栎。

【半岛官方下载地址】川观科考队㊱丨揭秘第二次青藏科考:在近6000米海拔,与高山栎化石重逢(图1)

此次科考发现的高山栎化石。受访者供图

一块小小化石

诉说百万年间的“故事”

1964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在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5700—5900米的砂岩中发现了高山栎化石。化石上,长长的椭圆形叶片,叶柄、叶脉清晰可见。

小小的化石穿越时光,成为古老的“信使”,书写百万年间的“故事”——

高山栎是一类常绿乔木或灌木,现在大多生长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这就意味着:在此期间,化石产地有可能发生了强烈隆升。气候严寒、寸草不生的地方,曾经可能绿树成荫。

谈起当年的发现,苏涛用了一种庄重的语气:“可以说,这一发现开创了国内利用植物化石定量重建青藏高原古海拔的先河,开启了对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变化影响的研究。”

而对其的认识远未结束。苏涛自己就曾两度来到希夏邦马峰,追随前辈们的足迹。

“我们想找到高山栎化石的具体层位,确定其准确地质年代,还希望能够寻找到更多古生物化石。

”苏涛介绍,当年,由于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对高山栎类化石的鉴定有待继续深入,对现代高山栎垂直分布范围认识也不全面。

青藏高原是地质时期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枢纽。

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正式启动。苏涛作为共同负责人承担了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题“生物与高原隆升协同演化”,并担任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巅峰使命”古生物科考小组组长。

此次野外科考共有来自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14名队员参加,还得到了中国西藏登山队的大力协助。

谈到为何要一次次出发,苏涛解释,通过研究希夏邦马峰等极高海拔地区的古生物化石,能够了解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变化过程,“这能帮助我们认识现今的生物多样性格局成因,从而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预测工作提供重要的地质学证据。”

寻找高山栎

在近6000米海拔奏起“交响乐”

2021年,还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的苏涛就曾根据记录,和科考队员一起再次找到高山栎化石的发现点位,但当时由于天气转差,进一步的科考不得不中断。

要想确定高山栎化石的具体层位,确定其准确地质年代,还需要实地寻找更多证据来支撑。

“希夏邦马”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这次,尽管9月19日就已出发,10月2日,苏涛和队员们才真正上山。

此前的十多天里,他们在较低海拔的地区养精蓄锐,为从平原到高原的身体留下喘息和适应时间。

【半岛官方下载地址】川观科考队㊱丨揭秘第二次青藏科考:在近6000米海拔,与高山栎化石重逢(图2)

科考队员穿越达索普冰川。受访者供图

到达海拔5600米的营地,科考小组先搭起帐篷,睡了一晚。在如此高的海拔上,睡眠变成了一种奢侈,哪怕已有多次高原野外工作的经验,苏涛还是感到头痛欲裂。

但上山一次不容易,第二天是难得的晴天,他们马上整装出发。

从营地到发现高山栎的地点大概有3公里的路程,但因为缺氧、爬坡上坎,单程要耗费3个小时。来到裸露着的岩层之上,根据科学推测寻找化石层位,苏涛和科考队员会在可能的层位拿着地质锤仔细敲打、找寻。

科考队员对如何找到化石了然于胸。比如,砾岩里面找不到精美的化石,因为它们沉积很快,不利于化石保存;粉砂岩是粉末状,沉积得比较慢,因此保存化石更容易……

“在脑力工作开始之前,这是一份劳动密集型工作。”苏涛自嘲。和“扫雷”游戏类似,队员们一字排开,工具撞击石块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是近6000米海拔上稀有的“交响乐”。

和60年前的前辈不同的是,他们有了新装备、新方法。借助无人机、微型CT、荧光显微镜等,通过计算机成像建模,化石的形态在屏幕上一览无余。

辛苦没有白费。

科考队员们再次发现了高山栎化石,其具体层位得以明确,有望为认识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地质时期的生物多样性面貌及其气候和抬升历史提供关键证据。除了高山栎化石,这次科考也有其他的收获:鱼、蕨类、云杉等大量生物化石标本。

奋战了4天后,苏涛和队员们一起回到成都,下一步,这批珍贵的化石材料将被整理成研究成果正式发表。

苏涛说,自己和团队成员还会再上希夏邦马峰。他们要在这座8000米级高峰做更系统、更大范围的搜索,力争更全面地讲述百万年前的“故事”。


本文关键词:半岛官方下载入口,半岛官方下载地址,半岛官网App下载

本文来源:半岛官方下载入口-www.zzxlzxw.cn